Search


在這個世界上,「以愛之名」已經成為一種手段。所有人都可以用「愛」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,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在這個世界上,「以愛之名」已經成為一種手段。所有人都可以用「愛」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,反正只要是為了「愛」,我所做的一切都應該被理解、被允許、被包容、被寬恕,因為我這都是「愛」你的表現啊!

但你有沒有想過,「愛」究竟是什麼?

我們真的懂什麼是真正的「愛」嗎?

-\-\

大概十七歲的時候,我在某一本書上看到這一句話:

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」

當時拿去問國文老師,究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。老師說,這句話是《老子》說的,他的意思是「天地之愛,毫無偏私,不會特別眷顧你,也不會特別眷顧我」。

當時我是個憤世嫉俗的青少年,我完全不能理解「天地之愛,毫無偏私」是什麼意思。我很困惑:這真的是「愛」嗎?如果你愛我卻不表現出來,我怎麼知道你愛不愛我?愛一個人,不就是應該對他很好很好嗎?

直到很多年以後,經歷了很多事,我才知道《老子》為什麼要說這句話。

人與人之間的關愛,在儒家的語言中,是以「仁」這個詞來表達。儒家強調:面對不同的人倫關係,我們表達愛的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。我們對父母的愛,跟我們對兄弟的愛、對鄰人的愛,絕對是不一樣的。

我們都明白,在這個社會上,儒家的「仁」有其存在的必要。如果所有的家庭都能母慈子孝、兄友弟恭,全天下都沐浴在天倫之樂中,這樣的社會真是最美好的——但是,如果這種理想已經變成「教條」的時候,該怎麼辦?

當「愛」已經僵化為「教條」的時候,「愛」就會變成一種交易。父母以「慈」對待小孩子,小孩子就要以「孝」對待父母;兄以「友」對待弟,弟也要以「恭」對待兄。如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僅存形式,「愛」也就隨之消亡,只剩下桎梏人性的義務了。

這也就是《老子》思考的起點。《老子》希望能找到「愛」的真正基礎,所以他問天問大地,上窮碧落下黃泉,最後終於找到了「愛」的真正根源——也就是「道」。

《老子》說,你看看「天」與「地」,它們生養了萬物,有的在天上飛,有的在水裡游,有的長得美,有的長得醜——世間萬物各不相同,但是天地都讓他們有一個立足之地,有一個安身之所,毫無偏私。這才是真正偉大的「愛」啊!

真正的「愛」,是不分一切,完全予以包容。

所有的分別對待,都是起於人類狹隘的認知,褊狹的人類最愛區隔異己,建立清楚的秩序,反而把這個世界搞得支離破碎的。「大道」已然毀棄,然後才出現了「仁」,出現了你們所自以為的「愛」。

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」

《老子》要說的是:真正的「愛」根本不是你們所以為的那樣。真正的「愛」沒有差別待遇,在「道」的世界裡,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一樣的,沒有貴賤、好壞、美醜之分,每個人都可以活出他最真實的樣子。

希望你知道,因為我太愛你了,
所以我願意讓你成為最真實的自己,
而不是用我自以為是的想法,
去限制你。

-\-\

在我看來,所謂的「愛家公投」就是打著「愛」的名號,區隔異己,行「歧視」之實。這些人所理解的「愛」只是形式,以為只有符合這個形式的才是「愛」,其他的都不是。

他們以為是在遂行「神」的旨意,是在保護家庭,保護未成年的兒童;實際上他們只是在滿足自己,他們只想到自己,從來沒有想過什麼才是對這個世界、對他們的子女真正的好。若非如此,是不會有那麼多造假、不擇手段的謠言滿天飛的。

終結虛假的「愛」,
讓這個世界能夠更加包容,
請對愛家公投投下「不同意」,
對平權公投投下「同意」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厭世哲學家相關連結及聯絡方式:https://reurl.cc/AqmYNQ
View all posts